年月 日 |
二月7日:千古至今的心愿
(《约伯记》 9:12-15) 他夺取,谁能阻挡?谁敢问他:‘你做什么?’神必不收回他的怒气;扶助拉哈伯的,屈身在他以下。 既是这样,我怎敢回答他,怎敢选择言语与他辩论呢? 我虽有义,也不回答他,只要向那审判我的恳求。
在约伯的这段话中,透漏了约伯的一个真实心态。那就是:约伯想问问神,到底因为什么让他遭受苦难,想直接与神辩白,却不敢。这也是很多敬畏神而遭患难的人的心态。约伯始终有一个心愿,他说:“我真要对全能者说话,我愿与神理论。”(13:3)“愿人得与神辩白,如同人与朋友辩白一样”(16:21)。但是约伯现在不敢,为什么不敢呢?一是约伯信仰中对神的性情的敬畏让他不敢,约伯和所有古代敬畏耶和华的人一样,对神的属性感知偏重于神的公义、威严、与怒气,这在旧约律法中,和先知的圣喻中可以证实。的确,上帝在旧约时代,因对人类堕落的“余怒未消”,而格外彰显了他的威严。但这不代表神是暴君,不代表神永远怀怒地对待人类。在动荡野蛮的社会里,宗教很容易偏重于去感知并见证神的严厉与怒气,而忽略神的温柔与怜悯。约伯的朋友们也是在这种宗教氛围内,所以约伯不敢与神如朋友一样亲近的第二个原因就是:他迫于他朋友们所代表的宗教的压力。也就是说,在约伯与上帝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,在阻隔着约伯与上帝直接交通,这堵墙就是古老的信仰观念和宗教观念,这种观念误会了神的性情与心意。这种观念让人敬畏神而不敢妄为,则是正面的,而让人敬神而远之,则是负面的。这种观念如果借宗教、政治、道德在人类中一直的见证着,维护着、实施着,人类就会活在上帝的“震怒中”,担负着生存与心灵的重担。像约伯这样的“义人”还没机会与神亲近,何况一般的罪人呢?所以,约伯的“愿人与上帝如同朋友”这样的心愿,也是人类千古至今的心愿。这个心愿因着宗教对上帝的片面感知,而一直难以实现,但人类的这一心灵的呼声,上帝已经听到。于是,时候到了,上帝就差遣他的独生子亲自成为人的样式,其中目的之一就是,彰显神真实的性情,把宗教对上帝性情的误会纠正过来。圣经说:“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们中间,充充满满地有恩典,有真理。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,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。”(《约翰福音》 1:14)。耶稣说:“一切所有的,都是我父交付我的。除了父,没有人知道子;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,没有人知道父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,可以到我这里来,我就使你们得安息。我心里柔和谦卑,你们当负我的轭,学我的样式,这样,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。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,我的担子是轻省的。”(《马太福音》 11:27-30)耶稣说:“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,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;我乃称你们为朋友,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,已经都告诉你们了”(《约翰福音》 15:15)经上又说:“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,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,靠着他的血,已经得亲近了。因他使我们和睦,将两下合而为一,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。”(《以弗所书》 2:13-14)
弟兄姐妹,你不要从人的观念里认识神,也不要从宗教理论里认识神,你只需要从上帝的儿子耶稣活生生的生命里认识神,那才是神的真实,才是神的完全。上帝在基督里向你伸出了朋友般的手,祂不会阻止你向他诉说委屈与苦衷,也不会压制你发表言论。把你所有的重担都卸给主吧,在他面前诉说你的喜怒哀乐,忏悔你的过失,决志你以后奔走的路。
主祢是我最知心的朋友,主祢是我最亲爱的伴侣;我的心在天天追想祢,渴望见到祢的面。在我人生的每一个台阶。在我人生的每一个小站,祢的手总是搀拉着我,把我带在祢身边。告诉我当走的路,没有滑向死亡线,祢爱何等的长阔深高。我心发出惊叹,有了主还要什么,我心与主心相连,我已起誓要跟随主,永不改变。奉主耶稣的名,阿们!
作者:李牧童 播音:花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