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月 日 |
二月25日:耶稣从来不会惊吓你
(《约伯记》 13:20-24) 惟有两件不要向我施行,我就不躲开你的面:就是把你的手缩回,远离我身,又不使你的惊惶威吓我。这样,你呼叫,我就回答;或是让我说话,你回答我。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?求你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。你为何掩面,拿我当仇敌呢?
约伯在这段话中求上帝两件事,一是求上帝不要惊惶威吓他,二是求上帝让他知道自己的过犯与罪孽是什么?
约伯受到了大惊下,这惊吓与其说是灾难带来的,不如说是他的灾难被定性为是上帝的惩罚而造成的。作为敬畏上帝的约伯,无法承受这样罪的压力,所以他向上帝呼求,不然他真的要躲开上帝的面,不再与上帝说话交通了。也就是说,撒旦让约伯受苦难的目的,就是让约伯离弃耶和华,不再信仰上帝。但苦难没有真正威胁到约伯信仰的根基,使约伯的信仰面临危机的竟然是宗教,是人对上帝属性与旨意的错误认识。所以,宗教与神学怎样的认识上帝的属性,怎样传讲上帝的旨意很重要,这关系着信上帝的人,从宗教里感知上帝的性情与心意是什么样的,关系着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。宗教如果把上帝解释为是永远发怒,惩罚人类罪恶的,那么,上帝的子民就会觉得上帝一直是板着面孔的严厉的暴君。反之,如果宗教认识并传讲上帝是慈爱的、饶恕人类的,那么,人类就会感知到上帝如慈祥的父亲。人的本性是:对暴君敬而远之,对慈爱的父亲亲而近之。撒旦的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在上帝的震怒之下,所以它抓住人类堕落的本性不放,苛刻的对待人类,控告人类,希望上帝惩罚人类。而基督的目的是让人类因信而活在上帝的恩典之下。同样是面对人类的堕落本性,基督是体谅人的软弱、赦免人的罪。
约伯就是撒旦手段下痛苦挣扎的人类的缩影。所以,约伯的呼求也是人类的呼声。人类希望活在上帝的爱中;希望活在仁慈的统治之下;希望活在互相体谅包容、彼此相爱的人际关系里。但是,在旧约时代的约伯,却过多地感受到了上帝的怒气、咒诅与惩罚。这种感受通过宗教延续着、加深着,直到法利赛人和文士的时代。这种“上帝发怒”的冷酷神学,延伸到了宗教里、政治里、人际关系里。只有基督来了,才把上帝真实的属性彰显给世人,才能纠正宗教对上帝的误解。
约伯求上帝让他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罪孽与过犯,上帝始终没有回答他,因为整个事件都不是为着追究罪而发生的。如果追究约伯的罪,无论他多么完全,也同样是有罪性的,他的人性也是软弱的,那就真的像约伯的朋友说的“神追讨你,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”(伯11:6)
《约伯记》还有一个隐藏的奥秘,就是,上帝要用恩典的方式处理上帝与人类的关系。也就是说:上帝的救恩那时已经开始向人类启示了。上帝要告诉约伯,上帝没有拿他当仇敌,而把他当做了保护的对象,上帝没有按约的过犯与罪孽对待他,而是依据上帝爱的属性怜悯并赐福了他。
弟兄姐妹。你是愿意活在上帝“忿怒的咒诅里”,还是愿意活在上帝慈爱的恩典里呢?活在上帝慈爱的恩典里,就要像约伯一样,呼求恩典,在基督的光照下,认清自己的罪性,悔改重生,因信而免去上帝的震怒。(约3:36)耶稣从来不会惊吓你,他会对你说:“不要怕,只要信”。
耶和华啊,我用声音呼吁的时候,求你垂听;并求你怜恤我,应允我。你说:“你们当寻求我的面。”那时我心向你说:“耶和华啊,你的面我正要寻求。” 不要向我掩面。不要发怒赶逐仆人,你向来是帮助我的。救我的神啊,不要丢掉我,也不要离弃我。…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,就早已丧胆了。“(诗27:7-13)奉主耶稣的名,阿们!
作者:李牧童 播音:花语